
从2018年工程机械展会,看未来产业发展趋势
连续3年近50%的复合增长,让高空作业设备这个前些时候还看不清轮廓的战场,如今已经弥漫硝烟。吉尼、JLG、鼎力、星邦、美通、运想等众多老玩家之外,具备工程机械综合型制造商背景的品牌——临工、徐工、中联、三一等企业,不仅强势杀入,更迅速建立地位甚至开始控局——截止目前,临工已经成为国内年销量最高的高空作业设备制造商;中联重科刚一亮相,就签订了6500万的订单。市场地位和话语权在变,参与者尤其是业务单一的企业,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是“好”或者“坏”,而是“生”与“死”。面对中国企业凶猛的攻势,一些国外品牌还是改变了自己,更务实地推出各种“中国化”的新产品。没能跟上中国市场变化的守旧者,则难免失意,甚至中道崩殂。更深入分析,中国挖掘机此轮向上,整体上得益于微挖、小挖的凶猛之势。在此,国外企业亦步步跟进,不管是卡特、小松,或者沃尔沃,都加大了在此的鏖战力度。不过坦诚地说,中国品牌单凭微挖乃至中小型产品建立的销量优势,本质上根本不算优势;挖掘机真正的胜算和价值,至少现在看来仍在中型、大型设备上。如果说恰逢60年大庆的柳工,将主场设在广西实属情理之中;但上海展会,厦工、龙工的缺席,就倍显突兀。尽管中国装载机行业最后的机会窗已经关上,但传统参与者的洗牌整合,仍未完成;市场份额还在进一步被重新分配。尽管不止一家外资品牌还是带来了装载机展品,但其中给人更多的感觉是意兴阑珊。毕竟,在中国装载机市场,以卡特彼勒为代表的国外品牌,吃过的亏比本土品牌吃过的盐都多。与其费劲大力攻坚装载机,倒不如“四两拨千斤”地做好利润更高、模式更熟练的挖掘机行业。通用型矿山设备行业不仅回暖,而且成为巨头未来之战的重点。卡特彼勒、小松、沃尔沃、利勃海尔、徐工、临工等企业,不约而同地带来了“矿山挖掘机+矿卡”的组合和解决方案。远在广西的柳工,亦还喊出了“矿山设备领域,是强者游戏”的声音。显然,随着中国力量的生长,通用型矿山设备领域,比如超大型挖掘机、刚性矿车甚至铰接式矿车领域,国外巨头“躺赢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。当徐工700吨挖掘机在展场轰鸣启动之时,紧邻徐工展位的利勃海尔展位上,德国人脸上持续浮现的凝重表情,预示了一场新秩序的到来。
电话:0755-89827809 | 香港电子展 | 直线:15013426855 |
